(朗诵:李小琳 庞云豪)
记者,这是个承载着记者光荣与梦想的职业。
而在记者职业中,有一群更为特殊的人,他们执笔仗剑、铁肩荷责,妙手华章,他们活跃在基层部队和演训场一线,以拿枪又握笔的双重角色,情牵战友、军营和社会,他们就是冲锋在炮火硝烟中的军事记者。
“军事记者就是要关键时刻冲得上,挺得住,拿得下。”这是一位军事记者前辈的经验之谈,也是一位军事记者采访生活的真实写照。这些年,军报记者的采访足迹遍及祖国的山山水水,边防哨卡,天涯海角。他们记录下的不仅仅是官兵生活、海陆风景,更是披荆斩棘、破浪前行的强军之路!下面请跟随这首诗一览他们的足迹……

红星灿烂照我行
■姜念光
还记得,江西瑞金狭窄的山川
黄昏的余晖,在军号中落下
刚刚印出的《红星》报
在战士们粗糙的手中流传
?
还记得,那个冬天的夜晚
灯光如豆,风雨如晦
红中社的笔尖,开启了闪电
那光芒照亮的双眼,瓦解着
瓦解着旧中国的黑暗

还记得,那第一盏马灯
我们光辉的摇篮
?还记得,那最初的启蒙和觉醒
我们开花落英的地平线
这是延安清凉山的又一个黎明
金色的阳光照进了万佛洞
新一期报纸的油墨还没有干透
电波中又响起夜战部队胜利的歌声

这是大生产的又一片田野
黄金般的谷粒,报道大地广阔的前景
这是新华社又一次播放《论持久战》
整个世界侧耳聆听东方战场激越的晨钟

中国军网记者乔梦摄
现在,这是北京
我们行程万里的远方与归来啊
初心如磐的红星
闪耀在我们的头顶和心中
?
谁在阜成门外值守
忠诚、奉献、严谨、开拓,彻夜未眠
?
谁在车马喧腾的平安里
敲打着寂寞的书卷和键盘
?
谁在黄寺大街的液晶屏矩阵前
徘徊于雪山的尖顶与大海的波浪之间
?
又是谁目光如炬,拿捏着舆论的尺度与情感
牢牢守卫着思想文化的家园

军报记者李启科(左三)在海拔5000多米的登山营地。
无法一一道出你们的名字
红星闪耀,一脉相传
?
红星里有你的忠诚,也有我的执着
时间、生命
生生不息
?
多少回!你体味子弹洞穿胸膛的虚空
巨石落在肩上的疼痛
?
多少回!殷红的鲜血注入血管
在我的心脏和笔墨中沸腾

年仅46岁的记者杨明辉(中)、44 岁的记者杨学泉(右)、42 岁的编辑郭天一(左),先后在采访路上以身殉职。
多少回!你的镜头,代替烈士的眼睛
去看望白发的爹娘和家乡的风景
?
多少回!你用音像唤醒了
更多的英雄
?
多少回!我的语言装载着骏马和坦克
每个词句中都有一次视死如归的冲锋
?
啊!多少红星的记忆
我们壮怀激烈
多少流逝的岁月
光荣的奉献,伟大的无名